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重要回信和给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推动创新教育融入教育活动全过程,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挖掘培育一批优质的大学生创新项目,根据学校关于开展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6)校内重点项目遴选培育工作的通知相关安排,现将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项目赛道及组别
(一)高数主赛道
参赛项目类型: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技术、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
参赛组别:根据参赛申报人所处学习阶段,项目分为本科生组、研究生组。根据项目发展阶段,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均内设创意组、创业组。
参赛项目团队应认真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结合项目类别及实际,根据建设内涵和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类型。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参赛项目团队要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聚焦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城市社区治理、城乡融合发展,利用专业知识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在推进农业农村、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参赛组别: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三)产业赛道
企业命题项目应积极与产业代表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以及新型研发机构进行对接,企业命题应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倡导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成果转化项目聚焦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与市场化推广,围绕核心技术专利转化、实验室成果产业化、产业链协同创新等方向,深化产教融合,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更多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形成现实生产力的项目。
参赛组别: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企业命题组和成果转化组。
(四)国际赛道
国际赛道项目方向和组别分类参考高教主赛道。
二、申报对象
(一)申报对象应为我校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毕业5年内的全日制毕业生,教师可参与产业赛道。其中国际参赛项目团队所有成员均须具备国外院校学籍或学历,即所有申报团队成员须为国外院校的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21年之后毕业)。
(二)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允许跨校组建申报团队,团队成员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申报团队所报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
三、遴选项目条件
(一)项目技术在该领域为世界领先或突破国外技术封锁、项目技术所应用领域为目前国际或国内市场空白。
(二)项目应具有明确的指导教师团队和项目团队成员。对“两院”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等高层次人才担任指导教师的项目优先支持。
(三)项目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四)项目具有良好社会声誉与影响力,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的公益类项目或者以专业知识背景、商业手段等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同发展。
(五)团队负责人(学生)拥有相关专利(排名前一)、高水平文章(排名前一),成果有新的技术突破或市场应用前景。
(六)团队项目负责人已创业,企业具有“强流水”或“已融资”的优势。
(七)其他比较符合参赛要求的项目。
四、申报要求及方式
申报人结合项目实际,参照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参赛文件(附件1),填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6)信控学院院内重点项目申报表》(附件2),经指导教师确认后于2025年12月1日前将附件2申报表及项目PPT电子版发送至邮箱:xkkcxh@163.com,命名为“申报人姓名+项目名称”。
联系人:张凡
联系方式:13892045189
附件1: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的通知
附件2: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6)信控学院院内重点项目申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