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介绍
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之一。清华大学教授刘辛军、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教授侯增广等著名机器人专家出席会议并担任大赛专家委员会委员。此次大赛以“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为主题,服务于机器人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引导广大高校学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为培养具有机器人应用与科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新工科”人才服务。
个人成果
参与竞赛:
第2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
创新设计大赛
所获奖项:
全国三等奖
获奖学生:
詹博涵、胡巧艳、李康平
马铭祥、张若暄
指导老师:
徐胜军、韩九强
团队采访
下面来看看我们对与马铭祥学长的采访吧:
Q1:设计灵感来源于什么?
设计灵感来源于一次无意中的交谈,当时决定参加竞赛后大家对选题都没有什么头绪,或者说大家各有各的想法,并且都无法互相说服,之后师兄说出了前几年特别流行的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阿尔法狗,我们就觉得既然围棋可以,那么象棋就也可以实现这种人类与机器的思维碰撞,恰好老师这边刚好采购了我们所需的机械臂,我们就把这个想法告诉老师后也得到了老师的大力支持。
Q2:你们的研究过程是怎样的?
程序设计的过程中,大家也是众口难调,各有各的想法,经过几次的讨论研究,最终决定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来检测,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检测的精确性,同时算法的实现也相对高效。
Q3: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其实在竞赛中遇到的困难还是挺多的,因为是刚被录取,再加上参加机器人设计竞赛对我来说也算是转了专业,因为我本科是学计算机的,对机械的控制设计这一方面相当于空白,而且这套设备我也不太清楚,在组装过程中就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刚开始对这套系统的装配感觉无从下手,那段时间我甚至做梦都会梦到这个螺丝孔对应的是哪个螺丝……之后我也请教了许多师兄师姐,然后在詹博涵队长的带领下我们终于完成了设备的安装与测试。
Q4:参赛之后的感悟和收获
收获还是挺大的,首先肯定是加深了团队的协调关系,更加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个人能力再强没有团队的协作也是独木难支的,其次通过这次比赛,也了解到了自身的不足,尤其是看到其他学校团队那些优秀的作品后,更让我懂得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这次的经历也让我知道了自身的实力还需要不断提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我们才能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我们最大的努力;最后我们要学会欣赏别人,学会欣赏身边的人,并且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力尽做到那个理想的自己。
Q5:对学弟和学妹想说的话
其实我也是研一的新生,有时遇到挫折时也会感到迷惘,不过我还是希望把我自身的这一点经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日后可以避免我遇到的这些问题。无论什么时候,学习很重要,不论是本科,研究生,还是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只有我们的自身能力足够强,我们才可以发现身边的不足,从而改变不足,所以大家一定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在做完应有的作业之后可以拓展一些其他的任务,比如参加竞赛,学术研讨这种,当然兴趣也很重要,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探索,毕竟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同时,身体健康也不能忽略,适当的看书学习后还要留出一些时间健身,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没有良好的身体健康,那么所做的一切都是零,都是徒劳的,最后我祝学弟学妹们学业有成,身体健康。
成果展示
本次参赛的柔性机器人象棋人机博弈系统,集自动摆棋、人机博弈、智能语音于一体,能够自主观察并识别棋局、独自思考行棋策略,控制机械臂完成走棋。相比于传统的象棋机器人,其定位识别和智能语音功能摒弃了传统算法的弊端,提高了人机交互的自然性,实现了技术性的飞跃。
学生作品:柔性机器人象棋人机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