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23版)
2024-03-07  点击:[]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通信工程 专业代码:080703

学位类型:工学学士学位 标准学制:4

一、培养目标

通信工程专业面向国家及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掌握通信工程专业相关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够在通信系统与网络领域及产业中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集成、运营维护和销售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五年之后应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系统地掌握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所必备的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能够满足通信技术发展的需求,对通信系统与网络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知识要求)

目标2:能够跟踪通信系统与网络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创新意识和运用现代工具从事复杂通信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维护与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能力要求)

目标3:具备社会责任感,在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能够遵守工程规范与职业道德,综合考虑法律、环境和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影响;(素质要求)

目标4: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拥有团队精神、有效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交流沟通)

目标5: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拥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能主动适应未来通信产业发展变化。(终身学习)

二、毕业要求

通过接受工程基础知识和通信理论等方面的系统学习、工程实践和技术开发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素质的综合培养,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1. 工程知识:能够用数学、物理、自然科学等语言描述工程问题,并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1.1问题描述:能够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规范对通信工程问题进行基础描述和表达。

1.2建模求解:能够应用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通信工程领域工程问题,建立数理模型并求解。

1.3问题梳理:能够将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数理模型应用到通信工程系统的架构、模拟和计算中,来梳理和分析通信专业的工程问题。

1.4方案比较:能够将专业知识和数理模型用于通信系统的感知、传输、分析、系统集成与实现,对复杂通信领域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进行比较和优化。

2. 问题分析:能够识别和正确表达通信系统中涉及的电路、信号检测、通信协议、应用服务等环节,并能根据要求,对通信系统的相关环节或者模块单元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建模和分析,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和方案。

2.1问题解析:能够针对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或过程参数选择适用的数理模型,分析各环节的作用及其对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

2.2方案设计:能够根据通信系统的要求,运用文献调研、数学建模、实验测试、数据分析等方法,能认识到复杂通信工程问题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对可实现的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初步设计。

2.3获得结论:对最终实施的总体思路和方案,给出合理、科学的评价并得到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通信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需求分析:能够根据特定通信系统需求,完成功能模块、系统集成的需求分析。

3.2按需设计:能够根据通信系统的技术要求,考虑通信系统的全生命成本及零净碳要求,梳理合理的性能指标、器件类型、通信协议、信息处理模型等设计解决方案。

3.3设计创新:能够对系统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论证,根据要求设计出满足性能指标的通信系统,并在此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

3.4确定方案:在通信系统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民族区域特色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实施的方案。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能够理解实验目标和实验方案,设计、实施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通过信息综合,运用适当表达方法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方案调研: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的科学原理,针对所要解决的通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以问题为导向,明确研究内容和实验目标。

4.2设计实施:能采用科学方法对通信系统中输入输出接口和传输处理等环节设计可实施的实验方案。根据实验方案搭建合适的实验平台开展实验,正确采集、记录、整理实验数据。

4.3分析归纳: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归纳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合理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编程语言、仿真工具和现代工程工具,解决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或者对其进行辅助设计、预测模拟,并能理解其局限性。

5.1工具原理:了解通信工程专业常用现代仪器、仪表、网络工具、信息资源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5.2选择使用:能够选择使用恰当的仪器、仪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程序设计语言、专业模拟软件等工程工具。重视计算思维的应用,对通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

5.3工具开发:能够针对具体问题,开发或选用适当的,软、硬件技术及算法仿真工具,对通信工程领域复杂的工程问题进行模拟、预测、仿真和调试,并能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通信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等的影响,理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6.1社会法规:了解通信工程专业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并根据规范要求分析其对通信工程专业的影响。

6.2社会责任:能够分析通信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等的影响,以及上述因素对工程项目实施的影响,理解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通信工程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环保意识:知晓和理解国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具备环保节能、双碳等意识。

7.2环保评估:能够站在环保、可持续发展、资源再利用等角度思考通信专业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产品周期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通信工程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了解中国国情。

8.2公正诚信:理解公正诚信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理解工程伦理,并能在通信工程专业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

8.3履行职责:理解工程师对公众安全健康以及环保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

9. 个人与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的团体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合作共事:具备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了解多学科背景下团队构成,理解团队不同角色的职责。在多样化与包容性的条件下与团队其他成员进行有效沟通。

9.2组织协调:能够在多学科、交叉学科背景的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理解团队的组织管理方式,综合团队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协同开展工作。

10. 沟通:能够就通信工程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沟通交流:能通过口头、图表、设计图纸、工程报告等形式对通信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准确表达,回应质疑,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技术沟通和交流。

10.2国际视野:了解通信工程领域国际发展的趋势,研究热点,有一定的国际视野,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包容性。

10.3外语表达:至少掌握一种外语应用能力,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能就专业问题,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在多学科环境中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通信系统开发和方案决策中应用这些原理和方法。

11.1工程管理:掌握工程项目中的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了解通信工程项目及产品的成本构成。

11.2管理实践:在多学科背景下,能够在通信工程及产品的设计、开发、安装、调试、运行等实践过程中,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备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紧跟通信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

12.1学习意识:在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认识到不断探索和知识更新的必要性,关注技术更新和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12.2学习能力:能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对通信工程领域新技术问题的需求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之间的支撑关系

本专业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实现矩阵关系见下表1

1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培养目标5

1.工程知识

2.问题分析

3.解决方案

4.科学研究

5.现代工具

6.工程社会

7.环境保护

8.职业规范

9.个人团队

10.沟通能力

11.项目管理

12.终身学习

四、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与通信工程

五、核心课程

序号

课程模块

课程名称

学分

1

A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2

A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3

A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

4

A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5

A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

3

6

A1

形势与政策1234

2

7

A1

大学英语12

5

8

A1

大学英语34/大学英语扩展课12

4

9

A1

大学体育1234

4

10

A1

高等数学Ⅰ-A12

11

11

A1

大学物理B12

6

12

B1

电路理论

3.5

13

B1

模拟电子技术

3

14

B1

数字电子技术

2.5

15

B1

信号与系统

3.5

16

B1

电磁场理论

3

17

B1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3

18

B1

高频电子线路

3

19

B1

通信原理

3.5

20

B1

数字信号处理

2.5

21

B2

通信网络基础

2

22

B2

随机信号分析

2

23

C1

现代交换技术

3

24

C1

信息论基础

2.5

25

C1

移动通信系统

2.5

六、创新创业竞赛获奖项目可进行成绩学分转换的课程

可转换的课程

学分

备注

电子系统设计

2.5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3.0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虚拟仪器

2.0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2.5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网络与信息安全

2.0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

Python深度学习

2.0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2.0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创新创业基础

1.5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注: 1.学生应填写《本科生创新创业竞赛获奖转换课程成绩及学分申请表》,按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竞赛获奖转换课程成绩及学分实施办法》执行。

2.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获奖项目可转换的课程以此表为依据。

七、劳动教育课程

序号

课程模块

课程名称

学分

课程性质

总学时/劳动教育学时

1

集中实践教育模块

金工实习

2.0

必修

2K/16

2

集中实践教育模块

生产实习

4.0

必修

4K/12

3

集中实践教育模块

认识实习

2.0

必修

2K/4

八、课程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矩阵如下表所示。


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矩阵

毕业要求

课程

1.

工程知识

2.

问题分析

3.

解决

方案

4.

科学

研究

5.

现代工具

6.

工程社会

7.

环境保护

8.

职业规范

9.

个人团队

10.沟通能力

11.项目管理

12.终身学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大学英语1-4

形势与政策1-4

大学体育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高等数学I-A1, I-A2

大学物理B1-B2

大学物理实验

线性代数B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工程制图I

大学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电路理论

模拟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信号与系统

电磁场理论

通信原理

通信网络基础

数字信号处理

高频电子线路

信息论基础

现代交换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

光通信技术

微波技术与天线

数字图像处理

卫星通信系统

随机信号分析

宽带接入与互联网通信

面向对象与可视化程序设计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MATLAB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电子线路基础实验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

通信技术课程设计

单片机应用课程设计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电子与通信工程概论

通信工程专业英语

通信与信息技术前沿技术专题

人工智能概论

网络与信息安全

创新创业基础

军事理论

军事技能

金工实习

认识实习

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

九、毕业条件

学生在修业年限内须按培养方案要求获得不低于161的总学分,且应获得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必修环节的126学分,不低于34的选修环节学分,选修学分中应包含不低于10个的通识拓展课程学分(通识拓展课程学分符合学校规定:学生须取得2个及以上先进文化类通识拓展课程学分;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须取得2个及以上美学艺术类通识拓展课程学分),方可毕业。

十、授予学士学位条件

学生本科毕业时,符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实施细则》,达到毕业学分要求,且符合课外素质教育学分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十一、教学计划(详见附表)

制定人:王慧琴、王燕妮、许捷、江莉、王可

院长(主任):  院(系)盖章: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23版)
2024-03-07  点击:[]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通信工程 专业代码:080703

学位类型:工学学士学位 标准学制:4

一、培养目标

通信工程专业面向国家及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掌握通信工程专业相关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够在通信系统与网络领域及产业中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集成、运营维护和销售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五年之后应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系统地掌握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所必备的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能够满足通信技术发展的需求,对通信系统与网络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知识要求)

目标2:能够跟踪通信系统与网络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创新意识和运用现代工具从事复杂通信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维护与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能力要求)

目标3:具备社会责任感,在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能够遵守工程规范与职业道德,综合考虑法律、环境和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影响;(素质要求)

目标4: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拥有团队精神、有效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交流沟通)

目标5: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拥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能主动适应未来通信产业发展变化。(终身学习)

二、毕业要求

通过接受工程基础知识和通信理论等方面的系统学习、工程实践和技术开发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素质的综合培养,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1. 工程知识:能够用数学、物理、自然科学等语言描述工程问题,并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1.1问题描述:能够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规范对通信工程问题进行基础描述和表达。

1.2建模求解:能够应用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通信工程领域工程问题,建立数理模型并求解。

1.3问题梳理:能够将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数理模型应用到通信工程系统的架构、模拟和计算中,来梳理和分析通信专业的工程问题。

1.4方案比较:能够将专业知识和数理模型用于通信系统的感知、传输、分析、系统集成与实现,对复杂通信领域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进行比较和优化。

2. 问题分析:能够识别和正确表达通信系统中涉及的电路、信号检测、通信协议、应用服务等环节,并能根据要求,对通信系统的相关环节或者模块单元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建模和分析,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和方案。

2.1问题解析:能够针对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或过程参数选择适用的数理模型,分析各环节的作用及其对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

2.2方案设计:能够根据通信系统的要求,运用文献调研、数学建模、实验测试、数据分析等方法,能认识到复杂通信工程问题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对可实现的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初步设计。

2.3获得结论:对最终实施的总体思路和方案,给出合理、科学的评价并得到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通信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需求分析:能够根据特定通信系统需求,完成功能模块、系统集成的需求分析。

3.2按需设计:能够根据通信系统的技术要求,考虑通信系统的全生命成本及零净碳要求,梳理合理的性能指标、器件类型、通信协议、信息处理模型等设计解决方案。

3.3设计创新:能够对系统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论证,根据要求设计出满足性能指标的通信系统,并在此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

3.4确定方案:在通信系统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民族区域特色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实施的方案。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能够理解实验目标和实验方案,设计、实施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通过信息综合,运用适当表达方法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方案调研: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的科学原理,针对所要解决的通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以问题为导向,明确研究内容和实验目标。

4.2设计实施:能采用科学方法对通信系统中输入输出接口和传输处理等环节设计可实施的实验方案。根据实验方案搭建合适的实验平台开展实验,正确采集、记录、整理实验数据。

4.3分析归纳: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归纳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合理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编程语言、仿真工具和现代工程工具,解决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或者对其进行辅助设计、预测模拟,并能理解其局限性。

5.1工具原理:了解通信工程专业常用现代仪器、仪表、网络工具、信息资源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5.2选择使用:能够选择使用恰当的仪器、仪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程序设计语言、专业模拟软件等工程工具。重视计算思维的应用,对通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

5.3工具开发:能够针对具体问题,开发或选用适当的,软、硬件技术及算法仿真工具,对通信工程领域复杂的工程问题进行模拟、预测、仿真和调试,并能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通信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等的影响,理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6.1社会法规:了解通信工程专业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并根据规范要求分析其对通信工程专业的影响。

6.2社会责任:能够分析通信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等的影响,以及上述因素对工程项目实施的影响,理解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通信工程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环保意识:知晓和理解国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具备环保节能、双碳等意识。

7.2环保评估:能够站在环保、可持续发展、资源再利用等角度思考通信专业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产品周期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通信工程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了解中国国情。

8.2公正诚信:理解公正诚信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理解工程伦理,并能在通信工程专业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

8.3履行职责:理解工程师对公众安全健康以及环保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

9. 个人与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的团体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合作共事:具备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了解多学科背景下团队构成,理解团队不同角色的职责。在多样化与包容性的条件下与团队其他成员进行有效沟通。

9.2组织协调:能够在多学科、交叉学科背景的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理解团队的组织管理方式,综合团队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协同开展工作。

10. 沟通:能够就通信工程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沟通交流:能通过口头、图表、设计图纸、工程报告等形式对通信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准确表达,回应质疑,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技术沟通和交流。

10.2国际视野:了解通信工程领域国际发展的趋势,研究热点,有一定的国际视野,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包容性。

10.3外语表达:至少掌握一种外语应用能力,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能就专业问题,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在多学科环境中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通信系统开发和方案决策中应用这些原理和方法。

11.1工程管理:掌握工程项目中的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了解通信工程项目及产品的成本构成。

11.2管理实践:在多学科背景下,能够在通信工程及产品的设计、开发、安装、调试、运行等实践过程中,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备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紧跟通信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

12.1学习意识:在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认识到不断探索和知识更新的必要性,关注技术更新和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12.2学习能力:能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对通信工程领域新技术问题的需求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之间的支撑关系

本专业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实现矩阵关系见下表1

1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培养目标5

1.工程知识

2.问题分析

3.解决方案

4.科学研究

5.现代工具

6.工程社会

7.环境保护

8.职业规范

9.个人团队

10.沟通能力

11.项目管理

12.终身学习

四、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与通信工程

五、核心课程

序号

课程模块

课程名称

学分

1

A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2

A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3

A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

4

A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5

A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

3

6

A1

形势与政策1234

2

7

A1

大学英语12

5

8

A1

大学英语34/大学英语扩展课12

4

9

A1

大学体育1234

4

10

A1

高等数学Ⅰ-A12

11

11

A1

大学物理B12

6

12

B1

电路理论

3.5

13

B1

模拟电子技术

3

14

B1

数字电子技术

2.5

15

B1

信号与系统

3.5

16

B1

电磁场理论

3

17

B1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3

18

B1

高频电子线路

3

19

B1

通信原理

3.5

20

B1

数字信号处理

2.5

21

B2

通信网络基础

2

22

B2

随机信号分析

2

23

C1

现代交换技术

3

24

C1

信息论基础

2.5

25

C1

移动通信系统

2.5

六、创新创业竞赛获奖项目可进行成绩学分转换的课程

可转换的课程

学分

备注

电子系统设计

2.5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3.0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虚拟仪器

2.0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2.5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网络与信息安全

2.0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

Python深度学习

2.0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2.0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创新创业基础

1.5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注: 1.学生应填写《本科生创新创业竞赛获奖转换课程成绩及学分申请表》,按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竞赛获奖转换课程成绩及学分实施办法》执行。

2.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获奖项目可转换的课程以此表为依据。

七、劳动教育课程

序号

课程模块

课程名称

学分

课程性质

总学时/劳动教育学时

1

集中实践教育模块

金工实习

2.0

必修

2K/16

2

集中实践教育模块

生产实习

4.0

必修

4K/12

3

集中实践教育模块

认识实习

2.0

必修

2K/4

八、课程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矩阵如下表所示。


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矩阵

毕业要求

课程

1.

工程知识

2.

问题分析

3.

解决

方案

4.

科学

研究

5.

现代工具

6.

工程社会

7.

环境保护

8.

职业规范

9.

个人团队

10.沟通能力

11.项目管理

12.终身学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大学英语1-4

形势与政策1-4

大学体育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高等数学I-A1, I-A2

大学物理B1-B2

大学物理实验

线性代数B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工程制图I

大学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电路理论

模拟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信号与系统

电磁场理论

通信原理

通信网络基础

数字信号处理

高频电子线路

信息论基础

现代交换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

光通信技术

微波技术与天线

数字图像处理

卫星通信系统

随机信号分析

宽带接入与互联网通信

面向对象与可视化程序设计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MATLAB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电子线路基础实验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

通信技术课程设计

单片机应用课程设计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电子与通信工程概论

通信工程专业英语

通信与信息技术前沿技术专题

人工智能概论

网络与信息安全

创新创业基础

军事理论

军事技能

金工实习

认识实习

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

九、毕业条件

学生在修业年限内须按培养方案要求获得不低于161的总学分,且应获得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必修环节的126学分,不低于34的选修环节学分,选修学分中应包含不低于10个的通识拓展课程学分(通识拓展课程学分符合学校规定:学生须取得2个及以上先进文化类通识拓展课程学分;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须取得2个及以上美学艺术类通识拓展课程学分),方可毕业。

十、授予学士学位条件

学生本科毕业时,符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实施细则》,达到毕业学分要求,且符合课外素质教育学分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十一、教学计划(详见附表)

制定人:王慧琴、王燕妮、许捷、江莉、王可

院长(主任):  院(系)盖章: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