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从校园到职场,从学业到事业,在生涯旅途的一个个十字路口,我们在抉择中锚定方向,在可能中追寻答案,用亲身实践回答青春与岁月,书写光荣与梦想。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推出“信语”栏目,邀请行业专家、知名校友、优秀学子等,书写他们砥砺奋进的奋斗历程,讲述他们弥足珍贵的经验心得。让我们共同循着他们的足迹,踏寻属于我们的道路与答案。
九月伊始,又是一年迎新时,新的信控人们也即将踏上自己的“星辰大海”。“信语”推出“致新生”系列,让我们走进李明瑄同学的学习和生活,聆听她的成长故事。

李明瑄,中共预备党员,人工智能2301班团支书,信控学院学生会交流实践部负责人。在校期间学分位列专业前20%,综测位列专业第四,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校赛三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西北赛区三等奖。负责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1项;带领校级重点团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获评校级优秀团队,团队报告获评校优秀调研报告;带队参加口腔宣讲志愿服务,在校开展宣讲10余场,服务师生600余人;连续两年参与“云支教”志愿活动,服务时长超120小时。

一、协同发展,学业学工两不误
对于每一位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丰富的学生活动与工作在带来新鲜感的同时,难度较高的课程也会带来不小的压力。如何平衡二者关系,成为每位大学生必须面对的课题。李明瑄身兼班级团支书与学生会部门负责人,始终坚持让学业与工作协同推进。
每个周末,她会先对上一周的情况进行总结,梳理接下来的学习与工作任务,明确各项任务的时间分配,并标注重要节点与截止日期,优先完成学业及紧急重要的工作。课堂上,她保持高度专注,力求当堂消化所学知识,减少课后复习压力。在工作中,她积极调动团队成员,发挥协作作用,提升工作效率。“考前我会留出2-3天集中复习,这段时间尽量不处理非必要工作,也不参与社交活动。” 通过持续记录与反思时间分配情况,她不断优化效率,实现了学业与工作的平衡。
李明瑄尤其注重合理运用周末时间查漏补缺。学业上,她会把一周内没完全吃透的知识点整理出来,比如高数里难懂的定理推导、专业课中复杂的理论框架,拿出专门的时间逐一攻克——先是重新翻看课本和课堂笔记,结合老师推荐的学习资料加深理解,遇到卡壳的地方就标记下来,等周一再找老师或同级同学请教;工作上,她会复盘一周内的工作细节,比如组织活动时是否有流程衔接不畅的问题、和团队成员沟通时是否存在信息偏差,把这些问题和改进办法记录下来;如果发现某个工作环节自己不熟悉,比如活动宣传海报的设计技巧、会议记录的规范格式,她还会利用周末时间找相关教程学习,补充自己的能力短板。
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在实践中提升自身能力。第二,明确核心目标——学业是根本,学生工作是锻炼机会。基于这一目标,她对任务进行筛选排序:紧急的活动优先完成,不紧急的工作则利用学习间隙处理,当作适当的调剂。同时,她注重提升单位时间效率,将整块时间用于深度学习与重点工作,确保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关键任务。凭借这样的方法,她在学业与工作之间找到了稳定的平衡,让大学生活既充实又有序。
二、笃行不怠,思想与能力全面提升
思想成长方面,李明瑄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大一明确入党动机开始,注重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践行初心。作为团支书,她在推优入党工作中强调“入党动机必须真诚,要以行动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时,她主动参与班级、社团、学院的工作和志愿服务,不被动接受任务,而是争当组织者、解决难题,使同学在关键时刻能想到你、信赖你。她从小事做起,关心帮助身边人,并且保持谦虚友善的态度,坚持学业与思想并重。同时,她特别强调,学习才是学生的根本任务,在做学生工作的同时,千万不能丢了学习,学习时专心学,工作时安心做,才能综合发展。尽早明确入党动机,多参与实践,锤炼党性,才能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向党组织靠拢。
在大学校园中,参加各种科研竞赛是提升专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平台。对于李明瑄来说,大学期间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的经历,让她对团队协作和能力提升有了更实在的理解。她提到,竞赛组队时要避免盲目找熟人凑数,而是要根据竞赛的类型和自己的擅长领域,寻找能够互补的队友。以数学建模为例例,备赛过程中需要有分别擅长建模、编程、写作的队友,团队分工明确能够更加贴合竞赛需求。这些竞赛经历对她而言,不仅提升了她的专业技能,更培养了项目管理、抗压能力等软实力;不仅是荣誉,更是长远的成长财富。
三、挺膺担当,实践服务发挥青春力量
大学不仅有“万卷书”,也有在读书中要走过的“万里路”。走出校园,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是连接课堂与社会的桥梁,是大学生接触社会、践行担当的重要途径。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李明瑄作为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员们踏足阡陌,与当地村民面对面讨论中草药种植技术方法,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将“混合光源系统”“循环雨水系统”“虫害管理系统”融入日常农业活动,极大便利了村民们的种植工作。同时,她也结合队员专业背景与特长进行合理分工,最终带领团队斩获校优秀团队,校优秀调研报告的荣誉。
除此之外,她还积极投身“科创未来•青春行动”云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并从中受益匪浅。她提到,云支教作为信控学院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主要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偏远地区或教育资源薄弱的中小学生提供线上教学辅导;她也因此鼓励大一学弟学妹们积极参与,因为这段温暖的志愿服务经历,不仅能让参与者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收获感动,更能让他们真切体会到责任与坚持的重量。李明瑄强调,志愿服务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创新方法。无论是社会实践还是志愿活动,核心都在于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结合,在服务中提升自我。
尾声
“主动探索,勇敢试错,尽早找到热爱所在。”大学是充满可能性的舞台,但也是需要脚踏实地的旅程。作为容错率最高的阶段,不要害怕失败或是选择错误,多尝试不同的课程、社团、实习和志愿活动,在体验中逐渐明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且将自己的优势保持下去。迷茫是成长的必经阶段,关键在于保持行动和反思。愿各位新生以实践为基,以成长为梯,在探索中明确方向,在坚持中收获蜕变。期待你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