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健全人格、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毕业生具备在计算机相关领域的系统思维和研发能力,可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系统集成、运行管理维护等工作。

二、核心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导论,计算机电路基础,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离散数学,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微机接口技术,编译原理,建筑信息模型及应用。

三、毕业要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的本科生毕业时应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工程知识:系统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够综合应用上述知识解决计算机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1.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专业知识用于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

1.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针对计算机系统建立恰当的理论模型并求解;

1.3能够将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应用于计算机系统设计,并能对设计结果进行有效验证和改进;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抽象分析与识别、建模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应用基本科学理论,识别和判断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

2.2能基于相关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复杂工程问题;

2.3能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通过文献查阅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2.4能运用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分析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软硬件系统、模块或算法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掌握工程设计的相关知识和设计工具,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确定设计目标和任务,并通过类比、改进或创新等方式提出候选和最终解决方案,对方案进行分析、论证;

3.2能够在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现实约束条件下,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3.3能够根据解决方案进行技术参数的设计计算与优化,完成组件设计、单元产品设计及系统总体设计或开发。并能够用软硬件结合和虚实结合等形式,呈现方案设计/开发的结果。

4. 研究:能够基于计算机领域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广泛的文献研究,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调研和分析;

4.2能够根据对象特征,选择合理的研究路线,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4.3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地开展实验,科学采集实验数据;

4.4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关联、建模、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提出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软硬件及系统资源、现代工程研发工具和信息技术检索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掌握专业涉及的现代仪器、信息检索工具、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的设计原理和使用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5.2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软件和专业模拟软件,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5.3能够针对具体的研究对象,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技术工具或模拟软件,对其解决方案进行模拟和预测,并能分析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计算机相关工程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计算机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熟悉专业领域相关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基于工程相关的背景知识分析和推测专业工程实践中可能产生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问题;

6.2能基于工程相关的背景知识评价和判断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7.2能够在社会和环境的大背景下,考量专业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和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并能将其贯穿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之中;

8.2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能够在行业规范指导下从事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制造及开发。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能主动与其他学科的成员共享资源,合作共事;

9.2能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与责任,能在专业领域独立承担团队分配的任务;

9.3能倾听其他团队成员的意见,能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工作。

10. 沟通:能够就计算机专业领域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能够熟练掌握工程语言并能对工程问题进行准确的书面及口头描述;

10.2能够利用工程图纸、设计报告、软件、模型等载体,或通过讲座、报告等形式,面向国内外同行及社会公众,交流专业技术或工程问题;

10.3能够理解跨文化背景下的工程问题,包含文化习惯、工程标准及语言等,并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熟悉计算机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能进行工程经济核算和决策,具备工程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11.2能够在具有多学科环境属性的复杂计算机系统开发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管理、运作和评估项目。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技术和观念发展、变化的能力。

12.1能认识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识别、理解和洞察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12.2能够关注并实时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并不断地将最新知识应用于解决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人工智能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能力、知识协调统一,具有“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特征的人工智能创新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人工智能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工程与技术;具备较强的获取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城市感知、智能交通、智慧人居环境等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从事系统分析与设计、研究与开发、运行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能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二、核心课程

人工智能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基础(双语)、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工程系统优化(双语)、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接口技术、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智慧城市概论、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机器人学基础、现代检测技术、自然语言理解

三、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人工智能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内涵观测点1.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表述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内涵观测点1.2: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专业知识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推导和计算。

内涵观测点1.3:掌握并运用相关工程知识实现人工智能系统设计、图像处理算法设计等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建模,满足工程应用的实际要求。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专业知识,识别、表达和有效分解复杂工程问题,并通过文献研究对其进行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内涵观测点2.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专业知识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有效分解。

内涵观测点2.2:能够运用工程科学知识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分解后的问题进行识别和表达,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

内涵观测点2.3:具备文献查阅及研究的能力,能够通过文献研究对人工智能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并分析其合理性,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具体的复杂人工智能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设计满足特定工程需求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综合考虑其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的影响。

内涵观测点3.1:能够根据具体复杂人工智能工程的工艺流程、设计目标与要求,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内涵观测点3.2:能够针对具体可行的人工智能系统技术方案完成系统、单元(部件)的合理分解和设计。

内涵观测点3.3:能够综合利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新技术,在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内涵观测点3.4:能够在复杂工程问题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的影响。

4.研究:能够基于专业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对复杂人工智能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与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内涵观测点4.1:能够基于人工智能领域专业知识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建模和仿真。

内涵观测点4.2:能够针对城市感知、智能交通、智慧人居环境等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搭建实验系统,获取实验数据。

内涵观测点4.3: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和解释,通过信息综合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人工智能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理解其适用范围。

内涵观测点5.1:能够选择并使用文献检索工具获取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所需的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研究资料。

内涵观测点5.2:掌握人工智能专业相关工具软件以及实验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中合理选择和使用相关工具软件、仪器、设备。

内涵观测点5.3:能够使用相关工具软件、仪器、设备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理解其使用要求、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人工智能相关工程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内涵观测点6.1:具有人工智能工程实践的经历,基于相关工程背景知识理解工程实践面临的各种制约因素。

内涵观测点6.2:能够基于相关工程知识,分析和评价工程实践及其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等知识,能够理解和评价人工智能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内涵观测点7.1:了解国家与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与政策。

内涵观测点7.2:能够正确认识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内涵观测点7.3:能针对实际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资源利用效率、污染物处理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的评价,判断项目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损害的隐患。

8.职业规范:遵循“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校训,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履行责任。

内涵观测点8.1: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维护国家利益,具有推动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责任感。

内涵观测点8.2: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勉尽职、依法合规,具有良好的人文知识、思辨能力、处事能力和科学精神。

内涵观测点8.3:理解工程伦理的核心理念以及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责任,在工程实践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法律意识并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发挥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作用。

内涵观测点9.1: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理解个人与团队的关系,能主动与团队其他成员合作开展工作,独立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倾听其他团队成员意见,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内涵观测点9.2: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承担负责人的角色,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

10.沟通: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内涵观测点10.1: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见解,掌握基本的报告和设计文稿的撰写能力。

内涵观测点10.2: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文献资料。

内涵观测点10.3: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就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跨职能环境中合理应用。

内涵观测点11.1:理解人工智能领域工程活动中涉及的经济与管理因素,掌握相应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内涵观测点11.2:能够将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多学科、跨职能环境中。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内涵观测点12.1: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了解拓展知识和能力的途径,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内涵观测点12.2:针对个人特点或职业规划,能够有效选择和获取新知识,及时更新知识体系,适应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通信工程

一、培养目标

面向地方经济和信息通信行业,培养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具备扎实的通信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实践能力强,能够在通信、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应用领域从事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制造和应用工作,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核心课程

通信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网络基础、随机信号分析、现代交换技术、信息论基础、移动通信系统

三、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能够将其用于通信工程中数学问题和物理现象建模与计算;

1.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能够将其用于通信工程中电路问题的分析;

1.3掌握信号、系统的基本原理,能够将其用于通信工程中信号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1.4掌握电磁场和电磁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能够将其用于通信工程中场的辐射、波的传播以及信号发射与接收问题分析与计算。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运用电路的基本原理,对通信工程中的电路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表达,以获得有效结论;

2.2能够运用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波的基本原理,对通信工程中的信号处理和场波传播以及信号发射与接收问题进行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2.3能够利用相关知识,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掌握通信原理、信息论等专业知识,分析通信工程问题的特定需求,明确技术指标;

3.2根据通信工程中特定的需求和技术指标,设计解决方案;

3.3根据特定的解决方案,综合利用通信工程的专业知识和新技术设计系统和功能模块,完成通信系统的开发,体现创新意识;

3.4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约束,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基于通信原理或通信网络相关知识对通信工程中网络结构、调制、编码、信号处理等关键技术设计研究方案,并进行分析研究;

4.2能够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研究方案设计和搭建实验方案,获取实验数据;

4.3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利用工具对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针对通信领域特定复杂工程问题,了解现代技术手段,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

5.2针对通信领域特定复杂工程问题,具备使用实验设备、软件和现代工程工具进行模拟或仿真的能力,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了解与工程相关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并能用其进行合理分析;

6.2能够分析评价通信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7.2了解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能够正确理解针对通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通信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自我行为规范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知识、思辨能力和科学精神;

8.2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8.3理解工程师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具有团队意识,能够理解团队中每个角色的含义及其对于整个团队的意义;

9.2在多学科背景下能够胜任团队负责人或成员的角色,组织成员开展工作或独立完成分配的任务,倾听其他团队成员意见,团结协作。

10. 沟通:能够就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够通过书面或语言交流方式清晰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见解,与同行就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0.2能够就通信领域工程问题按规范撰写报告、设计文稿;

10.3对通信及相关领域的国际状况有基本的了解,具有外语应用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理解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活动中涉及的经济与管理因素,掌握相应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2能够将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具备一定的项目规划和成本控制能力。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能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跟踪电子信息学科前沿、发展趋势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2.2能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具有不断学习、自我完善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自动化

一、培养目标

自动化专业面向国家及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掌握自动化专业相关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够在自动化及相关工程应用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开发、运行管理及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核心课程

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信号与系统分析、电机与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线性系统理论、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接口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过程控制及仪表、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供配电技术、电器控制与PLC

三、毕业要求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自动化等相关控制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思维方法,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自动化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针对自动化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和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自动化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与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自动化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自动化相关工程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自动化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基于自动化相关领域的背景知识,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自动化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并开展相关工作。

10. 沟通:能够就自动化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自动化相关领域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健全人格、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毕业生具备在计算机相关领域的系统思维和研发能力,可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系统集成、运行管理维护等工作。

二、核心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导论,计算机电路基础,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离散数学,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微机接口技术,编译原理,建筑信息模型及应用。

三、毕业要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的本科生毕业时应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工程知识:系统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够综合应用上述知识解决计算机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1.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专业知识用于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

1.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针对计算机系统建立恰当的理论模型并求解;

1.3能够将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应用于计算机系统设计,并能对设计结果进行有效验证和改进;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抽象分析与识别、建模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应用基本科学理论,识别和判断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

2.2能基于相关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复杂工程问题;

2.3能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通过文献查阅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2.4能运用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分析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软硬件系统、模块或算法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掌握工程设计的相关知识和设计工具,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确定设计目标和任务,并通过类比、改进或创新等方式提出候选和最终解决方案,对方案进行分析、论证;

3.2能够在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现实约束条件下,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3.3能够根据解决方案进行技术参数的设计计算与优化,完成组件设计、单元产品设计及系统总体设计或开发。并能够用软硬件结合和虚实结合等形式,呈现方案设计/开发的结果。

4. 研究:能够基于计算机领域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广泛的文献研究,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调研和分析;

4.2能够根据对象特征,选择合理的研究路线,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4.3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地开展实验,科学采集实验数据;

4.4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关联、建模、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提出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软硬件及系统资源、现代工程研发工具和信息技术检索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掌握专业涉及的现代仪器、信息检索工具、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的设计原理和使用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5.2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软件和专业模拟软件,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5.3能够针对具体的研究对象,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技术工具或模拟软件,对其解决方案进行模拟和预测,并能分析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计算机相关工程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计算机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熟悉专业领域相关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基于工程相关的背景知识分析和推测专业工程实践中可能产生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问题;

6.2能基于工程相关的背景知识评价和判断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7.2能够在社会和环境的大背景下,考量专业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和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并能将其贯穿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之中;

8.2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能够在行业规范指导下从事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制造及开发。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能主动与其他学科的成员共享资源,合作共事;

9.2能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与责任,能在专业领域独立承担团队分配的任务;

9.3能倾听其他团队成员的意见,能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工作。

10. 沟通:能够就计算机专业领域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能够熟练掌握工程语言并能对工程问题进行准确的书面及口头描述;

10.2能够利用工程图纸、设计报告、软件、模型等载体,或通过讲座、报告等形式,面向国内外同行及社会公众,交流专业技术或工程问题;

10.3能够理解跨文化背景下的工程问题,包含文化习惯、工程标准及语言等,并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熟悉计算机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能进行工程经济核算和决策,具备工程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11.2能够在具有多学科环境属性的复杂计算机系统开发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管理、运作和评估项目。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技术和观念发展、变化的能力。

12.1能认识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识别、理解和洞察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12.2能够关注并实时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并不断地将最新知识应用于解决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人工智能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能力、知识协调统一,具有“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特征的人工智能创新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人工智能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工程与技术;具备较强的获取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城市感知、智能交通、智慧人居环境等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从事系统分析与设计、研究与开发、运行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能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二、核心课程

人工智能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基础(双语)、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工程系统优化(双语)、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接口技术、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智慧城市概论、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机器人学基础、现代检测技术、自然语言理解

三、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人工智能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内涵观测点1.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表述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内涵观测点1.2: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专业知识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推导和计算。

内涵观测点1.3:掌握并运用相关工程知识实现人工智能系统设计、图像处理算法设计等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建模,满足工程应用的实际要求。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专业知识,识别、表达和有效分解复杂工程问题,并通过文献研究对其进行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内涵观测点2.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专业知识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有效分解。

内涵观测点2.2:能够运用工程科学知识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分解后的问题进行识别和表达,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

内涵观测点2.3:具备文献查阅及研究的能力,能够通过文献研究对人工智能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并分析其合理性,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具体的复杂人工智能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设计满足特定工程需求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综合考虑其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的影响。

内涵观测点3.1:能够根据具体复杂人工智能工程的工艺流程、设计目标与要求,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内涵观测点3.2:能够针对具体可行的人工智能系统技术方案完成系统、单元(部件)的合理分解和设计。

内涵观测点3.3:能够综合利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新技术,在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内涵观测点3.4:能够在复杂工程问题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的影响。

4.研究:能够基于专业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对复杂人工智能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与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内涵观测点4.1:能够基于人工智能领域专业知识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建模和仿真。

内涵观测点4.2:能够针对城市感知、智能交通、智慧人居环境等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搭建实验系统,获取实验数据。

内涵观测点4.3: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和解释,通过信息综合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人工智能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理解其适用范围。

内涵观测点5.1:能够选择并使用文献检索工具获取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所需的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研究资料。

内涵观测点5.2:掌握人工智能专业相关工具软件以及实验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中合理选择和使用相关工具软件、仪器、设备。

内涵观测点5.3:能够使用相关工具软件、仪器、设备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理解其使用要求、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人工智能相关工程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内涵观测点6.1:具有人工智能工程实践的经历,基于相关工程背景知识理解工程实践面临的各种制约因素。

内涵观测点6.2:能够基于相关工程知识,分析和评价工程实践及其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等知识,能够理解和评价人工智能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内涵观测点7.1:了解国家与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与政策。

内涵观测点7.2:能够正确认识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内涵观测点7.3:能针对实际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资源利用效率、污染物处理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的评价,判断项目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损害的隐患。

8.职业规范:遵循“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校训,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履行责任。

内涵观测点8.1: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维护国家利益,具有推动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责任感。

内涵观测点8.2: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勉尽职、依法合规,具有良好的人文知识、思辨能力、处事能力和科学精神。

内涵观测点8.3:理解工程伦理的核心理念以及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责任,在工程实践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法律意识并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发挥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作用。

内涵观测点9.1: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理解个人与团队的关系,能主动与团队其他成员合作开展工作,独立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倾听其他团队成员意见,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内涵观测点9.2: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承担负责人的角色,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

10.沟通: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内涵观测点10.1: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见解,掌握基本的报告和设计文稿的撰写能力。

内涵观测点10.2: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文献资料。

内涵观测点10.3: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就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跨职能环境中合理应用。

内涵观测点11.1:理解人工智能领域工程活动中涉及的经济与管理因素,掌握相应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内涵观测点11.2:能够将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多学科、跨职能环境中。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内涵观测点12.1: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了解拓展知识和能力的途径,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内涵观测点12.2:针对个人特点或职业规划,能够有效选择和获取新知识,及时更新知识体系,适应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通信工程

一、培养目标

面向地方经济和信息通信行业,培养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具备扎实的通信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实践能力强,能够在通信、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应用领域从事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制造和应用工作,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核心课程

通信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网络基础、随机信号分析、现代交换技术、信息论基础、移动通信系统

三、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能够将其用于通信工程中数学问题和物理现象建模与计算;

1.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能够将其用于通信工程中电路问题的分析;

1.3掌握信号、系统的基本原理,能够将其用于通信工程中信号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1.4掌握电磁场和电磁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能够将其用于通信工程中场的辐射、波的传播以及信号发射与接收问题分析与计算。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运用电路的基本原理,对通信工程中的电路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表达,以获得有效结论;

2.2能够运用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波的基本原理,对通信工程中的信号处理和场波传播以及信号发射与接收问题进行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2.3能够利用相关知识,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掌握通信原理、信息论等专业知识,分析通信工程问题的特定需求,明确技术指标;

3.2根据通信工程中特定的需求和技术指标,设计解决方案;

3.3根据特定的解决方案,综合利用通信工程的专业知识和新技术设计系统和功能模块,完成通信系统的开发,体现创新意识;

3.4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约束,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基于通信原理或通信网络相关知识对通信工程中网络结构、调制、编码、信号处理等关键技术设计研究方案,并进行分析研究;

4.2能够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研究方案设计和搭建实验方案,获取实验数据;

4.3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利用工具对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针对通信领域特定复杂工程问题,了解现代技术手段,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

5.2针对通信领域特定复杂工程问题,具备使用实验设备、软件和现代工程工具进行模拟或仿真的能力,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了解与工程相关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并能用其进行合理分析;

6.2能够分析评价通信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7.2了解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能够正确理解针对通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通信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自我行为规范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知识、思辨能力和科学精神;

8.2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8.3理解工程师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具有团队意识,能够理解团队中每个角色的含义及其对于整个团队的意义;

9.2在多学科背景下能够胜任团队负责人或成员的角色,组织成员开展工作或独立完成分配的任务,倾听其他团队成员意见,团结协作。

10. 沟通:能够就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够通过书面或语言交流方式清晰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见解,与同行就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0.2能够就通信领域工程问题按规范撰写报告、设计文稿;

10.3对通信及相关领域的国际状况有基本的了解,具有外语应用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理解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活动中涉及的经济与管理因素,掌握相应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2能够将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具备一定的项目规划和成本控制能力。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能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跟踪电子信息学科前沿、发展趋势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2.2能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具有不断学习、自我完善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自动化

一、培养目标

自动化专业面向国家及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掌握自动化专业相关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够在自动化及相关工程应用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开发、运行管理及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核心课程

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信号与系统分析、电机与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线性系统理论、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接口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过程控制及仪表、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供配电技术、电器控制与PLC

三、毕业要求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自动化等相关控制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思维方法,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自动化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针对自动化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和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自动化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与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自动化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自动化相关工程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自动化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基于自动化相关领域的背景知识,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自动化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并开展相关工作。

10. 沟通:能够就自动化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自动化相关领域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